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组成无畸变的新晶粒,性能也发生剧烈变化,而得到完全恢复,这个过程就称为“再结晶”。再结晶过程一般认为是以形核和长大的方式进行,再结晶晶核在晶粒畸变能最大处首先生成,如钨钼的再结晶是由多边形化亚晶粒的长大形成的。 一定变形程度的金属,回收锌粉在一定退火时间内发生再结晶的临界温度称为起始再结晶温度。材料内所含杂质的成分、数量、微量元素的加入,加热的时间、速度、变形程度及原始晶粒度等因素均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变化。 对于纯钨钼而言,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但对有添加剂(Si、Al、K)的钨钼材来说,再结晶温度比纯钨钼提高很多,这是由于附加添加剂的加入提高了其再结晶温度。并且对于掺杂钨,再结晶晶粒沿轴向方向长大并保持燕尾搭接组织,横向晶粒很难长大,使之具有良好的高温不下垂性能。 .一般加热时间越长,加热速度越慢,回收锌粉再结晶温度就越低。退火前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温度也越低。研究再结晶温度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钨钼加工中,再结晶温度是制定退火工艺和加热温度的重要依据。钨的开坯属于温加工,钨在B203工序(B203旋锻机上加工)的一次旋锻过程中,由于方坯的形状、组织性能的缺陷和坯条内的残余应力的影响,经过锻打后变圆的坯条内存在着变形程度的严重不均,晶粒破碎不均、畸变能增高,附加应力加大等缺陷,为了消除其组织的不均匀以及由此引起的性能不均匀,利于下一步的旋锻加工,必须采取再结晶退火。退火后的棒料晶粒度均匀,晶内畸变能消除,残余应力消失,塑性大大提高,可以进一步加工。 而钼由于再结晶温度比钨低,在开坯温度下,其加工基本属于热加工,因此钼就不需要进行旋锻过程中的再结晶退火。
|